2024年3月9日,“驚蟄”剛過,萬物復蘇。廣東省土地學會和中國土地學會土地資源分會、自然資源部鄉村規劃與治理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為慶祝國際婦女節在我國扎根100周年,在中國土地學會指導下聯合主辦,并由廣東思遠承辦、國地科技承辦的首屆自然資源領域女性學術沙龍,在廣東珠海拉開序幕。
近百名長期活躍在自然資源學術理論研究或工程技術實踐的業內知名專家、領軍人物和科研院校的學術楚翹、創新杰青,以及自然資源領域的杰出女性代表出席了沙龍主題報告會。
中國土地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張曉玲研究員
土地資源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盧艷霞研究員
珠海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
李清二級調研員
廣東省土地學會理事長 董玉祥教授
中國土地學會土地資源分會主任委員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 杜艦副司長
會議由中國土地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曉玲研究員和土地資源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盧艷霞研究員分段主持,珠海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李清二級調研員和廣東省土地學會理事長董玉祥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祝賀,中國土地學會土地資源分會主任委員、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杜艦副司長從遙遠的拉薩也送來了線上致辭與祝福,一萬多人通過直播參與了本次活動。
本次沙龍活動的主題是“自然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包括三個環節:
一是 9日舉行的沙龍主題報告會;
二是 10日的嶺南大地實地調研;
三是 11號到14號的女性大講堂,將有28位專家通過線上會議分享她們的研究成果。
主題報告會由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馮文利院長、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馮淑怡院長等8位專家領銜作主旨報告。
馮文利院長在題為“激發資源要素活力,改革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的報告中,從人力資源、土地資源、文化資源闡述當前鄉村振興之困,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重大決策部署和自然資源部門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等分析鄉村振興之切,并基于定制自然資源調查評價與確權、村莊規劃、土地政策等鄉村振興組合拳實現全面鄉村振興目標的思路,提出了摸清資源數量家底,提供鄉村治理數據支撐;摸清耕地質量家底,顯化資源資產價值;了解資源權屬本底,支撐農民權益保障;加強縣域統籌與“三生”空間布局優化,差異化引導鄉村建設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體推進,以及從保底線、保用地、保權益等方面創新土地政策,激活鄉村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等系統性政策建議。
馮淑怡教授基于廣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百千萬工程的思考,進行了“土地制度改革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融合推進機制”主題分享。馮教授認為應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土地集成改革為抓手,打通城鄉、區域要素流動的堵點,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實現資源集聚集中、資產保值增值、資金外源內生。并提出按照“發現價值—提升價值—實現價值”總體框架,統籌協調“三塊地”改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變”改革的內在邏輯關系,構建“人—地—產—權—錢”五位一體聯動的農村土地集成改革價值實現機制及配套政策體系建設。馮教授還結合江蘇邳州“小田并大田”、浙江“千萬工程”、廣東南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典型案例經驗,提出強化土地制度改革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融合推進機制,構建五位一體聯動的價值實現機制,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催生新質生產力等建議。
自然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亞洲中心常務副主任羅明在題為“生態保護修復的前沿--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報告中,首先從生態保護修復面臨的挑戰出發,闡述世界面臨的自然資源壓力與日俱增,已經影響到全球 40% 人口的福祉等現實問題。介紹了來源于IUCN(2016)、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2022)等關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10個定義和全球標準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8條準則28個指標。并通過分析美國、德國、歐盟等的政策及實踐,進一步展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特點或好處,預測了NbS的十大發展趨勢,如注重相互關系及系統性變化、承認自然資本是一種新的資產類別等。
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珠海市西部城區開發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以“以西部中心城市建設為總牽引,高質量推動百千萬工程”為題進行交流。李總規劃師闡述了珠海“西部開發”戰略的緣起,并從構建雙城架構,促進東西部協調發展;實施海洋強市戰略,促進陸海統籌;緊扣生態文明大背景,構建城鄉融合的大生態空間體系等方面介紹了珠海市規劃引領“百千萬工程”高質量建設總體思路,以及通過機制保障、融入灣區、以城帶鄉、分類施策、魅力空間五大行動,提升統籌站位高度、城鄉資源協調廣度、城鎮發展厚度、強鎮興村精準度和全域空間美譽度五度的工作機制。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不動產與自然資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志紅以“成片開發征收中的農民集體同意權”為題進行了學術分享。從成片開發征收中的農民集體同意權定義,揭示成片開發征收中農民集體同意權的價值功能主要體現在約束成片開發征收權和保障農民利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為征收增加了柔性的中國特色的征地協商“購買”程序三個方面。宋教授肯定成片開發征收中的農民集體同意權有利于提升我國征地制度法治化、現代化水平,并在行使主體、成片開發征收方案內容、農民集體同意權行使的法律后果等方面提出完善農民集體同意權行使規則的建議。
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麗基于城市農業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途徑新思路;有助于完善城市自循環,提升城市生態容量等方面思考,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國際城市農業的主要模式與發展趨勢”。報告從城市農業發展史揭示城市農業空間多樣化的功能,引出如何保障城市糧食安全和獲得城市綠色空間的反思。并揭示不同類型城市農業在保護城市內部耕地資源、促進城市更新、應對城市重大突發危機、提供就業機會、預留城市發展空間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發展城市農業面臨的缺乏資金支撐、缺少政策支持,以及難以獲取足夠的土地等多重障礙因素,提出應制定相關扶持配套政策,包括靈活的用地政策、將城市農業融入城鄉規劃等建議。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陽柳鳳以“信息化賦能村莊規劃編制——助力鄉村振興”為題,分享了廣西統籌數據資源優勢、信息平臺優勢,以村莊規劃為抓手落實國家關于鄉村振興要求的經驗做法與成效。報告指出:針對數據資料收集難、編制費用偏高、群眾參與度不足、成果實用性不強等難點,廣西探索以數據共享破解資料收集整理難題;以技術賦能提高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效能;以多方協同構建規劃編制協調推進機制的“低成本實用性簡易型”村莊規劃編制新模式,編制“一村、一圖、一表、一則、一庫、一說明”的村莊規劃,既直觀易懂又實用管用好用。并以“1個試點村、1個技術支撐單位、1個鄉村規劃師志愿服務團隊”的模式,選取57個村進行“數據共享+技術賦能+多方協同”規劃編制新模式試點,新舊模式對比結果表明:信息化賦能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將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助力。
泉州城市規劃設計集團規劃分院院長王敏以“蝶變與抉擇——改革背景下的泉州試點探索”為主題,剖析存量時代制造大市、海絲名城面臨的困境基礎上,針對泉州面臨用地節約集約不足、城市能級不高的現實問題,結合高度城鎮化地區的耕地保護與增存聯動的產業社區提質增效的典型案例,介紹了泉州市通過建立1個差異化低效用地認定標準、1個“四化”產業社區模式和實施7個政策舉措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實現城市蝶變的試點工作成效,并從統籌優化配置空間資源、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城鎮低效用地開發;妥善處理各類歷史遺留建設用地問題等方面,總結提煉了泉州試點的經驗做法。
主題報告會還根據與會者要求,會后臨時增加了“土地制度改革”、“鄉村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四個話題的拓展互動環節,與會者可自行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圓桌參與討論。
3月10日,與會者在嶺南大地實地領略珠海市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實效和國家相關土地政策落地成效。
信息來源:廣東省土地學會訂閱號